看番有感

最近看了一些好的动画和一般的动画, 这些动画我觉得都有一种给人观察者感觉, 怎么说呢, 就是感觉动画好像什么都没有在讲, 但是自己却能够有一种感觉, 有一点点的想法, 好像懂了一些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或者是作者想让我去想的东西. 又或者只是对作者的技术(也不能这么说, 不过我也没有别的词了, 希望这样听起来 不会像是我在说他们的坏话… )

(注: 以下所有的解读应该是我自己乱想的, 可能也有受到别的影响, 但是绝对不应该是正确唯一的真理… )

lain

制作

压迫感十足, 氛围营造得也非常不错, 我的感觉就是一种面对超级多的信息, 然后不知所措的昏昏沉沉的迷茫的感觉.

据说这部作品是一个实验性的动画作品, 试试看计算机技术在动画制作中运用的可能性, 这哪里是相当前卫啊, 在现在我也觉得好棒: 很多的地方虽然特意强调了计算机技术的加入, 但是并不违和. (虽然现在的电脑动画制作应该不太能够模仿这种风格了. ) 并且对计算机的描写没有太多离谱的地方, 所以总体有一种好像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这样的一种感觉. 据说剧组人员有的还有编程的经验(不得不说, 以前搞电脑的真的就是 “搞电脑”, 我搞电脑还不够硬啊…), 所以这个作品就有一种极客的感觉: 极客们懂艺术, 或者是艺术家懂技术, 然后综合在一起讲了一个故事, 希望能够让他人有点想法.

铃音的存在

想到了我的人类学与现代性的结课作业, 我写的是关于文化传播和信念的形成的观点, (当时可能是看了通信的信念传播算法的介绍和受到了元胞机器的概念的影响), 大致的内容就是信念(信仰)的传播就像是一个扩散的过程, 从一点向其他的点传播, 然后每一个点都可以选择将这个概念复述或者拒绝, 在复述的过程中, 在群体中就开始累积信仰和概念, 虽然个体的复述会有不同, 但是在整体的平均效果下, 就会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信仰.

之所以会想到这个, 是因为我认为铃音的存在就像是这样的一个东西, 我记得动画里 铃音说自己是所有人对铃音的认识最终形成的一个东西. 这个就有点像是人类造神的过程, (后来我觉得, 所谓的迷因 应该能够比较好地来讲述这个现象), 比如虽然谁都没有见过菩萨, 但是菩萨像却到处都有.

(个人理解: 英利研究员利用铃音的形象在网络上创造”神”的存在, 用一个很不好的表达就是, 传销人员英利通过在网络上塑造一个全能的神一样的形象, 让人们对铃音这个形象有一个 崇拜的信仰, 以次享受自己造神的快感. )

存在在哪里 以及 哪个是真的

虽然我觉得这个没有像是盗梦空间那种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层, 要找出自己所在何处的困惑, 铃音故事里面的困惑是因为主动地去寻求混合, 然后导致了界限的模糊和不可区分. (比如有个老哥带了一个眼镜来随时随地上网, 又或者铃音的姐姐从全剧中最正常的角色, 变成了奇怪的人偶, 然后虚拟的(? 还是真实的? )就被删除了…)

并且不仅如此, 存在本身还是多面性的, 盗梦空间里面的存在是一致的(大概?), 攻壳机动队里面的虚拟现实形象虽然不一样, 但是少佐都是一样的帅(bushi). 然而铃音因为本身的存在部分是通过他人的观测形成的认识而存在的, 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的存在形象是不一样的, 于是就产生了矛盾.

(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 一个同时伪装身份, 和多个人保持联系, 结果被拆穿了之后, 产生的尴尬和矛盾. 更加要命的是, 所有的伪造的身份又是那么的真实, 连自己都欺骗了, 或者说, “自己”本身就只是伪造的身份的集合, 那么就更加的矛盾和不知所措了. )

那么哪一个才是自己本身呢? 铃音的结局是铃音将自己从所有人的认识中删除了, 其实这样的感觉就是将所有的外界加于自身的认识断绝, 只留下本我(自我?), 假如真的铃音只是认识混合体的”造神”, 那么在失去认识之后, 应该就会消失了, 但是因为爱丽丝肯定了拥有实体版本的铃音, 从而让其拥有了值得作为自我的锚点.

感受

拍得太棒了, 可惜这样的东西应该很难复制. 实在是可惜啊.

死后文

小小的吐槽

一般的动画: (美好的)日常 -> 日常被打破, 非常痛苦 -> 主角光环, 解决问题 -> 回到日常; 死后文: 黑暗世界 -> 致郁 -> 治愈.

但是感觉还是很好.

没有好坏 只是传递

有种观察者的感觉了.

不过虽然这么说, 实际上并没有那种”哈哈哈, 我是莫得感情的工具人, 我就是个送信的” 的感觉. 还是有点人情味的. 怎么说呢, 在不可变的现实面前用理性去接受, 在感性为动力下用理性去处理.

(虽然到了自己的身上的时候, 文伽就没那么理性了, 可以理解)

然后这个就让我想到了叔本华看待人生就像看待台上的人在表演一般的超级的思想. (超脱是不是也就是这样的一种思想? 所以超脱也算是一种理性? ), 果然, 世面见多了之后, 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虽然不知道这样是否会失去惊喜的快乐… )

未知生 焉说死

没有那么多的经历, 所以不做评述. 只是想到死人是最诚实的人, 以及那个随随便便就死了的, 还有那个(传说是乔布斯?)的传说: 将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活着而活得丰满…

估计死后文的作用更像是死者留给生者的慰藉和活着的参考吧…

以及奇诺之旅

看的是老版本, 现在感觉很像是死后文. 感觉自己对于这种单元剧一样的东西很喜欢, 每几集就可以看到一段人的生活, 在不同的生活里面看到不同的价值观, 虽然不好说褒贬, 但是实际感觉是缺少了对正常的生活的刻画. 可能是因为正常的生活 没有那么的印象深刻吧, 但是实际上还好, 因为刻画的不正常的生活实际上并没有过分的 为了变态的生活而刻画变态的生活. 只是将生活中的点还算是正常地放大了而已.

(这就不得不感叹, 作者是怎么想到那么多的… )

奇蛋物语

死的诱惑

死后文里面的一个角色说看到站台会有向下跳的感觉, 然后他的同学站在楼上就真的跳了, 嗯… 死的诱惑?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啥, 那个, 江户川乱步的故事里面有一个利用人偶诱骗人跳楼的故事: 两栋房子之间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对称结构, 在月圆之夜, 月光之下, 就好像是照着镜子一样, 看到镜子里和自己一样的人偶, 人们却会下意识地去模仿人偶, 最后和人偶一样落到地上…

走过那道坎

其实我跟喜欢的是前面每个角色克服自己内心的问题的部分, 更有看头一点. 虽然后面突然跟我说原来是AI大boss, 然后就结束了, 有点无法理解… 感觉太快了一点点. (希望会让我真香… )

其实感觉很多时候确实就是面前一堆的坎, 然后就很不爽, 很不爽, 怎么结束这种很不爽的心理, 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

机动警察剧场版 - 押井守

这个我只能说我太年轻了. 里面的很多东西感觉挺有道理的, 看来创作者首先是一个思考者, 或者说是哲学家? 可能我就像是对身边的战争熟视无睹毫无感知的普通的民众吧. 当战争一下子发动了之后, 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 可能战争就要结束了…

不过里面有很多的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 和平的环境下, 如何转移矛盾? 比如像是美国, 在无法发战争财富之后就去制造战争, 继续发财(欸, 棺姬柴卡, 感觉还行, 就是结尾有点迷幻, 据说删掉了很多的东西). 或者是和平如何取得, 或者是对虚假的和平的态度等等.

总之觉得自己可能还没有这种器量和大局意识.

后记

好的作品

好的作品不应该以传递理念为主, 虽然这个应该也很重要.

我觉得那种给你一个触发, 然后可以有想法思考的故事更有味道. (估计就是为什么东方project会吸引很多人的原因吗? 因为有很多的二创, 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丰富世界, 进行思考的能力吗? 不清楚)

或者像是攻壳机动队一样, 少佐一直一直地问你问题.

(匹诺曹: 我姓匹很正常啊.jpg)

朋友说铃音看不下去, 死后文也是个童年阴影… (我就不吐槽为什么她/他/它啥都看过了)

但是我挺喜欢就行了.

为什么没有图片

因为我懒得放

为什么会放在 manga 类别里面?

因为之前的七龙珠就是在这个里面, 并且我也懒得改成 anime 的类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