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PickUP
咳, 计科导要用, 迫于生活, 不得不学. 为了防止以后学go让我太累,
现在先学一点点.
Golang ENV setUP
怎么说吧, 我觉得搭建环境的时候真的很让人不爽. 因为搭建环境的选择太多了,
然而实际上的东西又是差不多的名字, 就像是题目里面的抠字眼的问题.
太容易让人上套了. 然而讲的人却默认了省略的语境, 导致了提供帮助的人,
却成为了阻挠的人, 或者说, 成为了题目里面的干扰条件.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 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 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故去彼取此.
所以我只知道一件事: 在我的电脑上, macbook air (m1, 2020) macOS 12.2.1
上面, 安装 golang 的环境还算是挺简单的. 去官网 下载对应的安装包,
就是arm版本的, 然后安装就可以使用了.
唯一的配置就是配置了一下 vim-go: (我用的是
Vim-Plug )
Plug 'fatih/vim-go', { 'do': ':GoUpdateBinaries' }
然后利用 coc-nvim ,
安装了对应的 lsp 插件:
:CocInstall coc-go
然后就完事了. 虽然如此, 我觉得是挺简单的, 但是想了想我之前做了怎样的铺垫,
有了多少的准备, 什么 vim 的插件, 什么 coc-nvim 还有 neovim, 一堆乱七八糟的,
甚至还有终端的配置, 别说还有什么字体啊, 乱七八糟的一堆又一堆的东西.
总之我忘掉了. 然后看别人的痛苦安装过程中, 我一开始是不解的, 然后,
啊, 原来如此, 我原来忘记了啊. 这种痛苦. 啊.
Golang Basic
本来我就是个低水平业余计算机爱好者, 对计算机也不是很懂. 所以主要参考了
Go by Example 的教程.
然后把最简单的一些东西写在下面:
点击展开一坨代码
/*
使用类似于 C 的注释风格
教程来源: https://gobyexample-cn.github.io
*/
// 将下面的程序都定义为 main 的包中的内容
// 感觉有点像是 ruby 里面的模块
package main
// formatted I/O
import (
"fmt"
"time"
)
// 同时导入多个包的做法
// import (
// "fmt"
// "time"
// )
// main.main() 函数的名字就叫这个
// 麻了, 我绝对不想要在逆向里见到这个家伙
func main () {
// 使用 fmt 包进行一个格式化 I/O 输出
fmt . Println ( "Lucky Me. " )
// 定义变量
// 会自动判断变量类型, 假如有一个初始值的话,
// 比如下面的还可以写成 var a = 1
var a int = 1
var b , c float32 = 3.14 , 8.314
var (
d bool
e string
)
// 初始化变量的简写
f := "short"
d , e = true , "the string of f is: "
// 发现会在两个参数之间加入分割用的 " "
fmt . Println ( "a = " , a )
fmt . Println ( "b * c = " , b * c )
fmt . Println ( e , f , d )
// 定义常数
// 常数表达式可以执行任意精度的运算, 并且可以根据上下文自动确定类型
const pi = 3.1415926
// 数组
var arr_1 [ 5 ] int
arr_2 := [ 5 ] int { 1 , 2 , 3 , 4 , 5 }
var arr_3 [ 5 ][ 3 ] string
// 访问数组的内容
arr_1 [ 0 ] = len ( arr_1 )
arr_3 [ 3 ][ 2 ] = "lalala"
fmt . Println ( "arr_1 is" , arr_1 )
fmt . Println ( "arr_2 is" , arr_2 [ 4 ])
fmt . Println ( "arr_3 is" , arr_3 )
// 切片
slice_1 := make ([] string , 3 )
slice_2 := [] string { "L" , "u" , "c" , "k" , "y" , "Me" , "." }
slice_1 [ 1 ] = "WoW"
l := slice_2 [ 0 : 6 ]
slice_3 := make ([] string , len ( l ))
// 复制的逻辑和切片的逻辑还是不一样的, 没有那种藕断丝连的感觉
copy ( slice_3 , l )
l [ 2 ] = "C"
// append 将新的元素写入到切片里面
// 这里会发现 "G" 把 "." 给覆盖了, 该不会可以利用类似的手法来进行溢出?
l = append ( l , "G" )
// 切片的切的逻辑和 python 是差不多的感觉, 也是不包含最后一个
// 但是感觉像更是 C 里面的数组, 数据还是连着的, 不是 python 的复制
fmt . Println ( slice_1 [ 0 : ])
fmt . Println ( "l" , l )
fmt . Println ( "slice 2" , slice_2 )
fmt . Println ( "slice 3" , slice_3 )
/*
数组的逻辑稍微和之间接触的编程语言有点不一样,
有点像是将数组看作是一种类型, 不同长度的类型竟然还不一样
感觉还是切片更像是数组一点...
并且多维数组和多维切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切片的数组可以像这样:
(我的写法和 ruby 有点像)
[[1, 2, 3], [4, 5], [2], [6, 6, 6, 6]]
而数组只能是方方正正的东西.
*/
// map (有点像是 ruby 里面的 hash)
// make(map[key-type]val-type)
m := make ( map [ string ] string )
m [ "Me" ] = "Lucky"
m [ "Her" ] = "Happy"
m [ "He" ] = "Good"
fmt . Println ( "I'm" , m [ "Me" ])
delete ( m , "Her" )
delete ( m , "He" )
fmt . Println ( "the map is" , m )
// 循环结构, 只有 for 循环
i := 1
// 单条件, 实际上感觉就是个 while
for i <= 3 {
fmt . Println ( i )
i = i + 1
}
// 经典版本
for j := 7 ; j <= 10 ; j ++ {
fmt . Println ( j )
}
// loop
for {
fmt . Println ( "comment the following line and you will loop forever. " )
// break 跳出
break
// continue 进入下一个循环
}
// Range 遍历
for i , num := range arr_2 {
fmt . Println ( "The" , i , "th is" , num )
}
// 对于变量的赋值, 实际上还可以利用类似于 ruby 的一个操作:
// for _, v := range map {}
// for k := range map {}
for k , v := range m {
fmt . Println ( "the" , k , "key has" , v , "value" )
}
for i , c := range "Lucky Me" {
// 输出是 unicode point
fmt . Println ( "the" , i , "th is" , c )
}
// 条件判断语句, 没有三目运算符
if 7 % 2 == 0 {
fmt . Println ( "7 is even" )
} else if num := 9 ; num < 0 {
fmt . Println ( num , "is less than zero" )
} else {
fmt . Println ( "the if and else" )
}
// 读取时间 time.Now().Weekday()
// switch 选择语句
switch time . Now () . Weekday () {
case time . Saturday , time . Sunday :
fmt . Println ( "Weekends" )
default :
fmt . Println ( "Workdays" )
}
// 调用函数
fmt . Println ( max_f ( 6 , 9 ))
fmt . Println ( reverse ( 8 , 6 ))
sum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将切片作为多个参数传入函数,
// 不是将切片当作一个参数
slice_4 := [] int { 1 , 3 , 5 , 7 , 9 }
sum ( slice_4 ... )
// 总感觉这种闭包很玄妙
nextInt := intSeq ()
fmt . Println ( nextInt ())
fmt . Println ( nextInt ())
fmt . Println ( nextInt ())
// 输出会是 1, 2, 3 地递增, 因为每次都更新了函数的本体吗
// 闭包的递归
// 需要提前显式声明, 否则无法调用
var fib func ( n int ) int
fib = func ( n int ) int {
if n < 2 {
return n
}
return fib ( n - 1 ) + fib ( n - 2 )
}
fmt . Println ( fib ( 7 ))
i = 2
point_func ( & i )
fmt . Println ( i )
}
// 定义函数的方法
// 和 C 一样, 如果不写 return 的话不会自动返回最后一个表达式的值
// 也可以写类似于 void 类型的没有返回值的函数
func max_f ( a int , b int ) int {
if a > b {
return a
} else {
return b
}
}
// 多返回值, 然后对于多返回值, 可以利用多赋值来解决问题
func reverse ( a int , b int ) ( int , int ) {
return b , a
}
// 多参数
func sum ( num ... int ) {
fmt . Println ( num , "&" )
total := 0
for _ , n := range num {
total += n
}
fmt . Println ( total )
}
// 函数的闭包
func intSeq () func () int {
i := 0
// 这里定义了一个没有名字的函数
return func () int {
i ++
return i
}
}
// 递归
func fact ( n int ) int {
if n == 0 {
return 1
}
return n * fact ( n - 1 )
}
// 指针
func point_func ( input * int ) {
// 用 & 取地址, 指针的语法和 C 类似
fmt . Println ( "the address is:" , & input )
// 会修改指针指向的内容
* input = 0
}
(说实话, 上面的东西基本就是照抄, 加上一点点的自己的注释,
烂得很, 所以还是要写一点自己的东西的, 以免沦为大自然的搬运工. )
参考 wiki ,
大部分的编程语言有这样的特性:
运算语句, 然后还有储存(赋值)语句, 将运算结果储存起来
循环语句, 反复执行.
条件判断语句
无条件判断跳转语句
基本上掌握了这些就可以进行一个程序的编写了, 然后个人理解,
计算机就是在进行一个运算的过程. 然后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声明下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比如字符"Lucky Me"
, 可能在另一种观点下就是一串排列得比较好的数而已:
76, 117, 99, 107, 121, 32, 77, 101
, 仅此而已.
然后在计算机中, 这样的数据被放在不同的地方, 叫做寄存器里面.
寄存器里面数据根据不同的读法和使用方式从而拥有了不同的意义.
字符串, 小数(浮点数)等等数据类型更像是根据不同的数据进行一个解读.
比如可以将字符和数进行一个一一映射, 可以将浮点数分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等等操作, 这样的操作根据不同的规则有了不同的实现. 这些数据储存在寄存器里,
每个寄存器都有特定的编号, 然后计算机根据这些编号(地址)去访问数据,
修改数据等等. 然后对于数组, 切片之类的东西更像是一种将原来的单个的数据组合起来,
这样的组合方法有点像是讲对应的寄存器的编号列在一起, 然后在要用的时候,
根据编号去访问数据所对应的寄存器, 然后取得数据.
然后, 我认为就对最基本的编程了解了大概了. 接下去再来一些之前不是很了解的,
(就是以前学的时候从来没有用过的)
结构
感觉结构有点类似于 ruby 里面的对象, 之前在做逆向的题目的时候遇到的结构,
给我的感觉都很像是一堆数据, 函数什么的打包在一个东西里面.
所以姑且先这样理解.
继续工作, 我是大自然的搬运工(bushi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
接口, 虽然我觉得有点像是通用函数的一个东西,
是有点像是 python 的 len() 函数之类的定义的手法?
或者像是 ruby 的 duck type 思想?
有点像是为了将结构的类型的特点消除.
*/
type interface_func interface {
func_1 () int
func_2 () string
}
type object struct {
name string
index int
}
type another_obj struct {
name string
size int
}
// 给 object 类定义了一个方法
func ( obj object ) func_1 () int {
return obj . index + 2
}
func ( obj object ) func_2 () string {
return "Hello" + obj . name
}
/*
个人感觉上面两种方法超级像, 就是类型有点不一样.
又, 在调用方法的时候, 会出现值和指针的转换,
假如想要避免在调用方法的时候产生拷贝, 可以利用指针来调用方法.
*/
func ( a_obj another_obj ) func_1 () int {
return a_obj . size + 6
}
func ( a_obj another_obj ) func_2 () string {
return "Oh? I don't know you, " + a_obj . name
}
func abstract_func ( obj interface_func ) {
fmt . Println ( obj )
fmt . Println ( obj . func_1 ())
fmt . Println ( obj . func_2 ())
}
func main () {
fmt . Println ( "Stuct" )
// 利用类似的手法进行一个初始化,
// 然后没有直接声明的东西就是默认为0
obj := object { name : "Name" }
obj . index = 0
an_obj := another_obj { name : "Name_2" , size : 99 }
fmt . Println ( "index of obj" , obj . func_1 ())
fmt . Println ( "index of obj" , obj . func_2 ())
abstract_func ( obj )
abstract_func ( an_obj )
}
/*
然后对于结构体, 还可以进行嵌套地使用:
struct net_struct struct {
object
str string
}
然后可以像这样调用:
net_struct.object.index
等等. 并且嵌套在里面的结构的方法也能够在外面的结构体使用:
net_struct.func_1()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要叫这个概念为 composition ?
看不出来为什么要加上一个新的概念的理由.
*/
虽然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但是我觉得结构简直就是 ruby 里面的对象,
对象的 instance varible, 比如@name
, @life
等等. 所以目前还是,
就这样简单地理解一下. (虽然感觉自己是在用一个复杂的东西来理解简单的东西,
或者是, 用更高层的结构去理解基础的结构… 毕竟这两个东西还是有点不一样. )
Error!
怎么说呢, 有点感觉 go 的错误处理有点, 感觉像是一开始写代码一堆报错中断,
然后苦不堪言, 希望有一种能不管所有的报错, 先给我运行了之后, 然后我想看结果,
中间有点报错我可以接受… 于是我就会在 ruby 里面这样乱写:
def edit_file ( files )
files . each do | f |
File . rename ( f , f + ".yes" )
end
end
begin
edit_file ( "test.txt" )
rescue
puts "Although there might be a error, but i don't care. "
end
虽然最后我发现了一个坑爹的情况, 那就是很有可能因为我这样的智障操作,
导致了我接下来的代码爆炸了, 结果… 我还以为程序可以运行, 就只能,
在我之前的狗屎代码里面疯狂 debug.
嗯, 接下来回到 go 的部分, 嗯, go 没有类似于 ruby 和 C 之类的 interrupt
类似的东西. 它, 就是, 嗯, 很朴素的, 不报错, 然后将自己的报错信息,
用多返回值的形式返回:
func f ( arg int ) ( int , error ) {
if arg == 0 {
return - 1 , errors . New ( "the arg is 0" )
}
return 1 / arg
}
后来发现还有一个叫做 panic 的东西, 和正经的中断很像:
先看一个 ruby 的报错: raise "I was a bad guy. "
,
然后是 go 的 panic: panic("I was a good guy. ")
.
嗯, 就是这样.
然后有类似 C 里面的处理(Unix)系统信号的函数:
import (
"os/signal"
"syscall"
)
func main () {
// 信号通过 channel 出来
sigs := make ( chan os . Signal , 1 )
// 用一个函数捕捉信号, 然后送到 channel 里面
signal . Notify ( sigs , syscall . SIGINT , syscall . SIGTERM )
// 然后就编辑函数进程来处理浙西乱七八糟的信号...
}
GoRoutine
先看代码:
点点点点点点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f ( from string ) {
// 这里我选了一个比较离谱的 i 值,
// 原因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看到多线程的交替输出的效果
for i := 0 ; i < 3 ; i ++ {
fmt . Println ( from , ":" , i )
}
}
func main () {
fmt . Println ( "GoRoutine" )
f ( "no routine" )
go f ( "in a routine" )
go f ( "another routine" )
time . Sleep ( time . Second )
fmt . Println ( "done" )
/*
然而, 上面的两个函数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交流,
比如说, 假如我想要干一些鸟事, 比如写爬虫,
就需要在不同的爬虫线程里面交换信息, 防止重复爬取
然后我们就可以利用 channels 来联系两个进程.
*/
// make(chan val-type)
// make(chan val-type, buff_size)
// 传入 buff_size 来设置缓冲大小, 虽然目前看不出来怎么用
message := make ( chan string )
// 用 channel <- value 来发送数据到通道里面去
go func () {
message <- "value"
message <- "yes"
}()
// 用 <-channel 的方式从通道里面得到数据
msg := <- message
fmt . Println ( msg )
msg = <- message
fmt . Println ( msg )
/*
并且 <-channel 会让程序为进程在子进程没有运行完前会停下来等等
好像这个叫做阻塞通道
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保证所有的通道运行完了之后才让程序结束
方法是这样的:
func main() {
done := make(chan bool)
// 其他的所有的代码
<-done
// 用上面的 <-done 的方式来保证所有的东西才结束
}
*/
c1 := make ( chan string )
c2 := make ( chan string )
go func () {
time . Sleep ( 1 * time . Second )
c1 <- "start one"
time . Sleep ( 2 * time . Second )
c1 <- "done one"
}()
go func () {
time . Sleep ( 2 * time . Second )
c2 <- "start two"
time . Sleep ( 2 * time . Second )
c2 <- "done two"
}()
for i := 0 ; i < 4 ; i ++ {
select {
case msg1 := <- c1 :
fmt . Println ( msg1 )
case msg2 := <- c2 :
fmt . Println ( msg2 )
}
}
/*
可以创作一些只读只写的进程:
func write_only(ping chan<- string, msg string) {
pings <- msg
}
func read_only(ping chan<- string) {
msg := <-pings
return msg
}
*/
/*
非阻塞通道的写法: 前面说的阻塞通道, 就是假如没有得到输入的话, 就要一直等下去,
但是可以换一种思路, 除非我收到了输入, 否则我就不管了, 我就直接运行下去.
(欸, 为什么我觉得有一种中断的感觉...)
select {
case msg := <-channel:
// ...
default:
// 这里就是假如程序运行到这里没有得到 channel 的信号的话,
// 就直接运行这里的代码
}
*/
/*
通道遍历: 假如通道里面有一堆的数据, (哪怕通道关闭了), 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历遍:
for elem := range channel {
// ...
}
*/
/*
超时处理:
先了解一些关于时间的操作:
* 就是超级简单的等待: time.Sleep(sec * time.Second)
* 定时器:
timer := time.NewTime(sec * time.Second)
// 等待直到定时器结束
<-timer.C
// 感觉这样的操作, 其实也不是不能自己实现... 定义一个结构,
// 然后在这个结构里面开一个通道, 然后利用通道的阻塞效果...
// 管它呢
* 打点器: (笑死, 这个翻译, 太形象了, 打点计时器... )
ticker := time.NewTicker(sec * time.Second)
for {
select {
case t := <-ticker.C:
// 这个时候的 t 就是时间, Time.now
default:
// ...
}
}
然后就是关于超时的处理:
select {
case res := <-channel:
// ...
case <-time.After(sec * time.Second):
// 超过时间没有收到的话, 就会触发这个分支
}
*/
// 关闭通道
// 关了之后就不能往里面写数据了
close ( c1 )
close ( c2 )
}
我觉得这个看起来真香, 虽然我之前 ruby 里面的 Thread 一直没能理解,
然后最后就只好在一堆的 bug 之中, 灰溜溜的跑路, 最后不得不去写单线程.
(据说现在引入了 Fiber, 但是我没有试过, 以后有时间了之后试试. )
但是上面的感觉更像是每一个线程对应一个通道, 但是假如我想搞点薯条,
哦, 不是, 我想搞很多的薯条, 非常非常多的那种, 就是我要处理超级多的线程,
然后来一个大统领来管理这些线程. 不错.
最简单的版本
package main
func worker ( id int , jobs <- chan int , results chan <- int ) {
for j := range jobs {
// ...
}
}
func main () {
// 新建通道
// 新建分支
for w := 1 ; w <= 3 ; w ++ {
go worker ( w , job_channel , results_channel )
}
// 发放任务
for job_id := 0 ; job_id <= job_number ; job_id ++ {
// job_channel <- mission
}
close ( job_channel )
// 收集结果
for job_id := 0 ; job_id <= job_number ; job_id ++ {
// result := <- result_channel
}
}
上面的感觉有点没能体现高级的地方, 所以折叠了.
下面的是利用了一个叫做 WaitGroup 的东西来搞的, 感觉有点意思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ime"
)
func main () {
var waitgroup sync . WaitGroup
for i := 1 ; i <= 5 ; i ++ {
// 告诉 waitgroup 增加了一个要等待的线程
waitgroup . Add ( 1 )
go func () {
// 利用了闭包的东西
defer waitgroup . Done ()
// do something
}()
}
// 等待 waitgroup 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执行完毕
waitgroup . Wait ()
}
嗯, 相比前面折叠的东西, 这个更加简单一点. 虽然感觉… 差不多?
但是假如是同时进行一个读写变量的操作?
嗯… 怎么觉得单看上去的话和 ruby 里面的 Mutex 一样…
锁住变量的水分, 让它保持鲜嫩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sync/atomic"
)
type mutex_var struct {
// 重点是下面的 sync.Mutex 的变量
// 可以有锁状态和解锁的状态
mu sync . Mutex
// 其实其他的变量是什么都挺无所谓的
variable string
}
// 因为互斥锁不能复制, 所以要用指针来传递函数,
// 反之出现尴尬
func ( v * mutex_var ) edit_string ( new_str string ) {
// 对于 v, 因为要使用, 所以要锁定
v . mu . Lock ()
// defer 关键词告诉程序, 在函数运行结束后将变量解锁
defer v . mu . Unlock ()
// 其实个人觉得, 这个互斥锁防君子不防小人,
// 就是所有程序在想要修改 v 的时候, 先看看锁是否打开,
// 然后再决定是否修改, 嗯...
v . variable = new_str
}
func main () {
// 利用的是一个原子计数器
// 原子计数器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同时写的情况的出现
var adder uint64
mutex_v := mutex_var {
variable : "string" ,
}
var wg sync . WaitGroup
for i := 0 ; i < 50 ; i ++ {
wg . Add ( 1 )
go func () {
for c := 0 ; c < 1000 ; c ++ {
// 将计数器进行一个加
atomic . AddUint64 ( & adder , 1 )
// 其实应该是填写一些新的东西的
mutex_v . edit_string ( "string" )
}
wg . Done ()
}()
wg . Wait ()
fmt . Println ( "adder: " , adder )
}
}
差不多够用了, 虽然我知道, 多线程对我目前是没什么用的,
还是文件处理之类的朴素的东西好…
排序
算法总是要会的吧? 好像不用, 对于水平低下, 从未学过算法的我,
只知道 ruby 里面有一个排序算法叫 [3, 1, 2].sort
, 再高级一点就只有,
[3, 1, 2].sort { |a, b| a > b }
之类的. 或者就是sort_by
. 就, 没了…
所以, 就… 折叠了吧…
排序... 在搞算法的那些人眼里... 就是个调包而已
import "sort"
// 简简单单的排序
iarr := [] int { 3 , 1 , 2 }
sort . Ints ( iarr )
sarr := [] string { "a" , "c" , "b" }
sort . Strings { sarr }
// 自定义排序, 感觉就是利用了前面的通用函数的感觉
// 主要要对排序的东西定义 Len, Swap, Less 三个函数
// 然后 sort 包就会利用这三个函数来排序
type the_type [] string
func ( arr the_type ) Less ( i int , j int ) bool {
// 其实感觉很像是 ruby 的 sort 的带 block 的模式
return len ( s [ j ]) < len ( s [ j ])
}
文件读写
需要调用一个 os
包. 然后在代码里面就:
// 这里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假如有想我一样的菜鸟,
// 忘了写代码的时候加上 err 检查, 然后错误地读了文件
// 那不是会很糟糕?
r_data , r_err := os . ReadFile ( "file/path" )
check ( r_err )
// 用 string 函数将这些读取的东西转换为字符串
fmt . Print ( string ( r_data ))
// 麻了, 写文件的模式还是这种... 看来还要记住?
// 应该是有的查的... 没错, 就是unix的 32 位模式数...
// 就是这样: -rwxrwxrwx,
// 分别表示是否是目录, 所有者权限, 用户组权限, 其他人权限
const WRITE_MODE = 0644
w_data := [] byte ( "a string, which would be translated into byte and write to file" )
w_err := os . WriteFile ( "file/path" , w_data , 0644 )
不得不说, 上面的操作实在是比较简单, 想要高级一点的, 更底层一点的,
还是用 os.Open(file_path)
和 os.Create(file_path)
. 因为没用过,
所以就这样云过去吧…
假装我已经把该学的学了
嗯, 所以到时候学习的时候遇到什么东西再临时抱佛脚算了, 摆烂…